图片来历:视觉我国
一
“流量为王”,这是互联网年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年代的经典名言。不论是互联网企业之间竞赛或协作,仍是互联网大佬进场讲演,中心议题都是围绕着“流量”一词打开。
当你不了解一件事物的曩昔,那就很难真实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关于互联网的流量,咱们也应该回溯一下它的曩昔。
互联网的发生,与1957年苏联发射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有关。这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国防部组成高档研讨方案局(ARPA),开端了互联网在军事范畴的应用研讨。但在尔后长达近40年的缓慢进程里,“流量”这个词跟互联网并没有发生什么交集。
那时互联网流量比较今日大风大浪的众多,连家门口的小池塘都算不上。其时的互联网的数据活动仅仅在ARPA、MIT、UCLA、UCSB、斯坦福研讨院(SRI)、AT&T、Xerox公司等研讨安排、大学及公司的实验室里边静静的穿行,单调而冷清。
这就像在2018年一举夺得第三季《我国诗词大会》冠军的外卖小哥,之前他有多么尽力,观众全然不知。等他横空出世,你才认为是个奇观。
二
1994年是令互联网人无比向往的一年。
整个互联网的流量在这一年比前一年忽然爆增了2000倍。现在市值迫临8000亿美金的微软公司,其时连公司主页都没有。而其时现已在华尔街作业,有一份高薪作业的杰夫·贝佐斯,决议辞去职务兴办电子商务公司。
他好像意识到“流量”一词在未来的重要性,因而给公司起名为“亚马逊”。亚马逊河是国际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千米,挨近国际上最长河流尼罗河流域面积的2.5倍。贝佐斯的意图很明显,他要用互联网巨大的流量来开展他的工作。
亚马逊网上书店上线第一周,出售额达到了一万四千美元。面对其时“巨大”的流量来说,公司有限的人手都感到疲惫不堪。但就在这时候,yahoo总裁杨致远给贝佐斯发了个电子邮件,问他是否乐意把亚马逊网站列在yahoo主页上。
贝佐斯的计算机工程师吓坏了,说亚马逊底子吃不消那么大的流量,但贝佐斯出人意料的容许了。尔后,亚马逊一路高歌猛进,现在现已成为国际上前五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这时的流量就犹如廉价的自来水管道,以极低的本钱给前期互联网企业运用。流量每天都在天然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企业的数量比较要低得多,因而“抢流量”这个概念也就不存在。
这是互联网流量的第一阶段,它对商业价值的刻画是正常且活跃有用率的。互联网企业和线下转型到互联网的企业经过这股流量进步或许转化他们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确实打通了时刻和空间的约束,让商业一下从被绑缚捆绑的状况,变得无比的自在而有生机。
三
有一块凹地,只需流水是自在的,那它一定会废寝忘食往这块凹地走。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发现互联网的巨大价值后,亦如流水不断开端往这儿张狂涌入,犹如铺开闸口的水库。
2009年是淘宝首届“双十一”,其时网购还未蔚成风气,可是仍然在短短一天内发明了5000万的出售额。虽然这个购物节仅仅阿里一家企业树立,但关于后边我国互联网“流量”的改动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
尔后,我国网络购物商场与电商职业表现出微弱的开展态势。
到2017年,天猫“双十一”单天的终究交易额高达1682亿,是第一届的3364倍。可是这1682亿,与十年前发明5000万不仅仅流量的变大,其背面流量自身刻画的商业价值也悄然发生了改动,并且这种改动直接指向了对商业价值的歪曲。
在阿里“双十一”不断改写出售数据的一同,也在向许多企业和个别竖起了发掘互联网流量的冲击大旗。在地产租金越来越贵的情况下,人们忽然发现电商简直能够不要租金,所以这儿一下就成为一个人人都趋之若鹜的蓝海。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团体呈现,许多商家开端淹没在众多的电商海洋里,难以被顾客发现。
这时,许多企业和个别经营者面对的一个巨大的问题:怎么才能在电商丛林中锋芒毕露。为了招引流量,价格战成为电商企业最为粗犷的做法。
懒散和短视,他们大多挑选了经过不断降价来赢取顾客。
确实,价格战短期内往往收成许多顾客,但却将他们带入了一个死局:价格越来越低,但流量费用却越来越高。材料显现,淘宝上800万个商家,赚钱的还不到4%。
你这就能了解链家地产花了好几个亿做线上交易渠道,可是还要雇人去站街。链家做了一个测算,他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个有用点击本钱大概是两百多块钱,而他们雇人站街发传单,有用进店本钱只要几十块钱,是互联网的三分之一。
越来越贵的流量,绑架了整个出售产业链的赢利。电商外表的风景,好像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杀式方法在横扫实体店和制作业。
许多产品及假货的呈现,与昂扬的流量费用有直接的联系。我曾在《新零售年代》一书里恶作剧说,马云假如继续是经过不断推高流量赚钱的话,无疑是协助头部店家一同绞杀千千万万的中小卖家及制作企业,马云或许要改名为“马乌云”。
四
“流量为王”的标语大行其道,不断推高的流量费用,绑架着商业和产品的制作与流转。商业的价值开端被歪曲,一同也不得不艰难地寻觅打破的方向。
近五年期间,兴起了一大批不发明价值,或许发明“伪价值”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他们把一切的精力都放在怎么获取更多的流量上,意图是招引出资者投钱,然后脱身脱离。出资者入局后,又开端忽悠企业的出资进去,前仆后继,直到把一级商场做到散户化。
专业做虚伪流量的公司这时躲藏在昏暗的旮旯,像野草相同润泽成长。
依据美国广告商协会ANA在2017年5月发布的陈述显现,2017年虚伪流量在全球形成的丢失金额约为65亿美元,PC端展现类广告的虚伪流量占到了9%,而视频类高达22%。
你很难幻想,在不到7亿网民的我国,2017年我国播放量最高的电视剧《楚乔传》,全网播放量的数字居然达到了400亿。其他影视发行安排明显不能对此置之脑后,为了争夺更多的广告收入,开端团体刷流量,推动了我国电视剧播放量一次次再创新高。
影视制作单位不得不把预算开端往两个方面歪斜:一是自带流量的小鲜肉,二是专业的刷流量公司。而真实对电视剧质量起关键作用的环节,却投入甚少。
广告界有句名言:在广告上的出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不知道是哪一半。到了流量为王的数字年代,这句话变成了:虽然咱们知道流量的数据,可是却很难确认哪些是机器或许人工刷出来的。
这就像历史上那些以骚乱方式存在的一场场“革新”。精英分子原本认为带领我们找到了一条阳关大道,成果却演化成了烧杀掳掠的闹剧。能够说,“流量为王”正在掠取商业的价值,让它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患者。
此外,为了各种导流,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构建生态和流量进口。成果把好好的一个产品变得粗笨无比,体会感极差。比方一个工作软件,衔接跟工作相关的产品也就算了,里边不断跳出各种东西涣散用户的注意力,使得软件常常处在奔溃的边际。
假如一个产品其中心的功用体会感都消退得如此严峻了,中心价值都严峻歪曲了,生态又怎么树立得起来呢?
五
在虚浮的流量压力下,网上的商业基本上就只要两种挑选:
一是不做任何方式的引流,等着做完“朋友圈”的生意后,自行关闭。这也解说了为什么许多人开网店后,基本上在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刻,就做不下去了。由于一年内基本上能够靠亲朋好友的照料保持网店的存活,可是过了这个时刻就得要花钱引流量了。
别的一个挑选便是经过引流,进入淘宝天猫的前三页,取得顾客的阅读,从而经过转化策划进步店肆的存活率。可是关于后者而言,一个严酷的现实便是:想进入前几页的电商太多,竞价就会把流量费用越抬越高,直到无钱可赚。
提到这儿,至少能解说三件工作为什么会呈现:
微商
它的发生本质上逃离虚浮的流量本钱,转向了熟人经济。虽然微商朋友们天天在朋友圈发广告很“伤人品”,可是假如直接在渠道引流却很“伤钱”。
网红经济
在某种程度上,网红经济是应对虚浮的流量而找到的一种解决方案。假如请网红进行推行,只需一次性付出相对低的引流费用,就能够快速导入粉丝流量。除了引流费用相对较低,并且还有用户忠诚度高、转化率高级特色。
新零售
阿里以电商发家,马云绝不会抛弃电商,他乃至都倡议成立了eWTO。可是电商流量费用实在是太高了,以马云团队的才智,不会没有意识到久而久之会逼走许多的企业。他和他的团队不得不从头考虑怎么应对流量的窘境,寻求打破,他们想到的解决方案便是往线下走,跟实体结合,这便是新零售呈现的逻辑。
六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部分企业在发明价值,得到他们合理的收益,但总有一部分人直接就跑到钱那一端,发明出一些本钱堆积起来的无价值形式。
“流量为王”的大旗下,一部分企业做产品时首要想到的是简略粗犷的引流,以粉饰产品缺点、构思缺乏,不必管产品黏住用户的才能,只管获取最大的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司理摇身一变变成了流量司理,用户也不再是用户,而仅仅单纯的流量。
前几年被骂“人傻钱多”的出资者也在虚浮的流量数据下,开端意识到除了流量,更重要的还要看用户留存,月留存、次月留存、3个月留存,乃至6个月留存,以避免流量造假。
可是商业的价值在张狂制作无效流量形式下,实际上现已开端被极大的歪曲。
流量思想正在炸毁许多创业企业,他们的形式既不是to B,也不是to C,而是to VC,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PPT面前的扮演。许多互联网企业融钱买一批用户,把用户转化变成一部分出售额,再拿钱去买更多的用户,然后拿流量去取得融资。一旦这条线断了,企业也就倒了。
在制作端,一大批企业正在被流量公司挤压到奔溃的边际,乃至被拖死。
不论商业怎么开展,那些发明价值而又跟上年代的企业并不会被干掉。不论有没有O2O,阿姨仍是要打扫卫生,这是不变的。改动的是跟阿姨匹配的安排,曾经可能是大街的家政中心,现在是互联网家政公司。
那些不发明价值、歪曲价值的公司,火了一段立刻又消失在江湖,留下一地鸡毛。
焚毁一片森林很简单,可是培育一片森林却很难。期望几个头部的渠道公司要愈加慎重、抑制地对待流量,好心对待发明价值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让商业回归价值,商业生态变得更健康、可继续。
曾国藩说:“小人求全,正人求缺”。哪怕缺失一些事务,大公司也应该多留一些机会给弱者。这是一种人生境地,更是一种商业的可继续生计规律。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刘国华;来历:砺石商业谈论】